为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核心示范区贡献大荔力量
——专访大荔县委书记由建新
8月1日—2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大荔县。30余家中省市媒体记者先后采访了新茂天地源生态农场观光园、光大绿色环保大荔县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乡村振兴学院、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埝桥镇南高迁村。接下来请跟随渭南日报记者的视角一起感受大荔动态。
采访团成员在朝邑湖国家湿地公园采访
乡村振兴学院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了高站位、全方位的系统安排。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激励全省党员干部,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以饱满精神状态和实际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第六次党代会以“九个更加”为目标,以“八大工程”为支撑,吹响了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时代号角。大荔县作为黄河沿岸重要节点城市,如何在新的黄河国家战略中发挥区域优势,抢抓战略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专访了大荔县委书记由建新。
记者:请您介绍下大荔县把握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蕴和优势是什么?
由建新:大荔县地理位置优越,生态功能突出,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关天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重要节点城市,是黄河流域光热水土资源匹配最好、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最全、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重要区域。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国家荣誉30余个,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大荔县拥有着最灿烂、最深厚的文化底蕴。20万年前,大荔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春秋起设府州郡,孕育了隋文帝杨坚、救时宰相阎敬铭,以及张奚若、铁人王进喜、速算大师史丰收等名人巨匠,县域内魏长城遗址、唐金龙高塔、宋岱祠岑楼、清丰图义仓凸显历史厚重,同朝皮影等11项传统技艺列入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荔县拥有着最生态、最绿色的资源禀赋。县域内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众多生态要素于一体,黄、渭、洛“三河”总流长243公里,湿地总面积46.2万亩,37种鱼类、72种鸟类、14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栖息繁衍,是陕西最大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下寨镇新堡村等14个村获国家森林乡村殊荣,全域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转运、全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被国家住建部宣传推广,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
大荔县拥有着最优质、最丰富的产业格局。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是全省重点产粮大县。拥有高石脆瓜、沙底辣椒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省最多,大荔冬枣种植规模42万亩、品牌价值53.68亿元,入驻首批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特别是,全县规上企业68户,拥有省级名牌产品5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经开区荣获省级特色专业园区,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六,荣获全市“工业发展杰出贡献县”。
记者:我们了解到,大荔县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请您谈一谈大荔提出这一目标任务的具体思路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
由建新:在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我们确定了以“建成大美大荔实现共同富裕”为战略目标,以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为引擎,推动“农业兴县”和“工业强县”两个轮子齐头并进、持续发力,在更高起点上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累计完成91.41亿元、增速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4%;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0.42亿元、增速1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249元、7630元,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扛稳绿色发展“责任旗”。成立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印发《大荔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了“周调度、月小结”工作制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落实得力、考核到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全市第二,北洛河王谦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聚力产业发展“大文章”。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55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产量同比增长3%左右,52万余亩秋粮玉米长势良好,夏收现场被央视13套、17套直播连线,冬枣生产加工3次登上央视直播。31个市级重点项目提前完成手续办理,争取省级工业稳增长等项目资金2045万元,培育规上企业3户,正威纳米谷产业园润滑油板块正式投产,丰仓原被评为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打出文化凝神“组合拳”。我们深挖黄河古老文化精神内核,《黄河故事大荔卷》出版发行,《大荔县行政区划图》《地名志》基本定版。十四运会沙排赛圆满收官,“大美大荔非遗出彩”锣鼓调演活动、“千村百镇美丽乡村”篮球赛等群众赛事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擦亮群众文化品牌、唤醒群众文化自信。
特别是去年,我们遭受了60年不遇的洛河汛情,全县党员群众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积极开展防汛抢险、灾后重建、抢种抢收,决口封堵入选全国应急救援“十大典型案例”。今年,我们掀起冬小麦促弱转壮、万人清淤大会战整治热潮,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累计清淤整修排碱渠236公里,修缮受灾房屋3029户,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恢复。
记者:请您谈一谈如何融入渭南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实现大美大荔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由建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责任和担当。今后,我们将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双轮驱动”“三个率先”,用心干、扎实干、少说多干,为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贡献大荔力量。
率先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真正让大荔河安、水清、山绿、景美、人幸福。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加速城乡融合发展供水工程建设,开展北洛河流域综合整治,力保王谦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涵养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全面提升城乡品质。统筹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省级健康县城试点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五城联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宜居吸引力、辐射带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用足用活县级工业发展资金,全周期全要素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0亿元。同时,以三河文化、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为依托,编撰《大荔红色记忆》系列丛书,规划打造一批“文旅+”精品线路,与省市关中文旅大集、丝绸之路国际旅博会等文旅活动深度对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率先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着重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让农业全链条增收,把农业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粮食稳产保供。统筹推进10万亩“吨粮田”核心示范区、剩余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退出“非粮化”耕地,推进“良田”建设,促进“粮田”回归,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56万亩以上。力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建立完善冬枣良种选育与苗木繁育发展机制,筹建科技创新中心,启动运营创业孵化中心,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全面对接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保障农业稳销增收。组建青年电商创业平台,打造网络直播带货示范点3—5个,培养县域电商达人、乡村“网红”主播150个,孵化电商企业300家,完善产销链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新的增长极。
率先建成全国共同富裕样板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推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让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县每位群众。聚力有效衔接。持续加强“三类户”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决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编制2023年度衔接项目规划,用好1亿元衔接资金,完成全年衔接项目建设任务。聚力富农惠农。以“一县一业”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试点,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支持发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餐饮民宿等新业态,打造县域特色乡村经济样板。聚力产城融合。坚持以业聚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作用,放大正威、瑞联等龙头企业聚集效应,引进和培育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带动大量高端人才就业,促进生产性、生活性和区域性联动发展。同时,我们将把安全稳定作为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严格落实中省疫情防控要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意识形态领域风险,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使命光荣、意义重大。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好作风,干好下半年,纵深推进一流标准、一流效率、一流作风、一流业绩“四个一流”作风大提升活动,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守住安全,奋力谱写大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饱满工作状态和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来源:渭南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