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冬枣”
我国经济林果树栽培最高水平之一
北半球“最高档”果品之一
G20杭州峰会特供国产果品仅有两者之一
中国枣栽植区域布局及变迁
我国枣栽培面积约2000万亩,行业年产值约1000亿元,是我国重要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近15年来,制干枣产业向新疆地区转移,产值和面积均占据55%以上,品质和产量占据统治地位。而内地制干枣产业逐步萎缩,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北方枣区成熟期降雨量持续增加,导致裂果霉变等因素导致内地制干枣品质持续下降。此外,内地从事枣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弃种现象日益普遍,病虫害灾害频发,导致内地制干枣业的传统优势逐步丧失。
枣果遇雨裂果霉变
鲜食枣产业是枣产业调整的战略措施
在内地枣产业调整过程中,鲜食枣栽植逐步成为优势产业模式。利用内地技术优势、运输成本低、市场近等优势,成为内地枣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尤其是近年来西部引入设施栽培,成为鲜食枣栽培高效模式和优势产业。
我国枣树栽植面积及结构
陕西省大荔冬枣产业异军突起,大荔冬枣已经形成了避雨棚、钢架棚和棉被拱棚,日光温室等系列棚型,而露地栽培规模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冬枣供应期拓展至4月底-10月初,长达6个月,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具有显著特色的产业类型。成为世界上果实果树栽培模式中的“特例”。
大荔设施冬枣面积达到了约40万亩,产值约60亿元,全县从事冬枣果农约30万人。大荔冬枣具有“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 “3密集”特点,同时形成了“天然禀赋优势、栽培技术积累优势、品牌优势、科技支撑优势”等 4项优势,铸就“大荔冬枣”处于产业塔尖的优势,同时形成强劲的区域带动效应。
诠释行业最先进科技水平
从栽培模式上来讲,全面进入设施栽培模式,首先在棚体(仍然主要沿用传统结构)及配套材料和设备。从覆膜材料、钢材构型)及其配套控制设施技术,国内外各类(PO、PE)薄膜、远程环境监测设备、控温设施(空调、加热纳米板、生物能等),自动卷膜防风器、环流风机等均在大荔大展手脚。针对棚内环境的缺陷,积极引入光温调控技术,有效避免恶劣天气带来的灾害。
“大荔冬枣”颗颗都是高科技的结晶,当之无愧!
凝聚行业精英,助力青年回乡创业
围绕大荔冬枣产业各类农资销售批发商赚的盆钵满满,形成了紧密的服务模式。各个农资商不仅仅是销售商更是技术的精英,他们紧密结合实际,敏锐察觉生产中的问题,积极推出产品跟踪解决农民的难处。如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周毅在孟山都、国光等大企业工作后来到大荔创业,在大荔小坡村开办的“阿毅农学院”,直接服务果农5000多人,甚至辐射到山西、山东、河北产区。每天在快手直播间讲授冬枣种植技术,生产关键期直播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大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大荔共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冬枣试验示范基地”,10多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围绕大荔冬枣开展研究工作,践行“扎根黄土、引领产业、校地合作、共创未来”的信念。
冬枣整个生长季劳动强度极大,技术细节多,风险很大,可以说从扣棚开始,就像百米冲刺一样,不到终点,不能算胜利。一大批年轻人回乡包地种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大荔冬枣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体现。
相关热词搜索: